总 184 KB,前 7 页提供大家预览
vip共享 资源 ,需 0 个金币,您目前是 游客
古籍资料简介:
《东坡易传》,又名《毗陵易传》《苏氏易传》等,由北宋文豪苏东坡撰写,实则凝聚了 “三苏” 父子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的易学智慧 ,是一部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著作。 苏东坡自幼便接触《周易》,深受其影响。苏洵晚年有志于作《易传》,但未完成便抱憾离世,临终遗命苏轼继作。苏轼在 45 岁左右被贬黄州时着手撰写,此后不断修订完善,直至生命垂危之际才最终定稿。其弟苏辙对《易》也颇有心得,《东坡易传》中《蒙卦》一章便出自苏辙之手。 全书共九卷,卷一至卷三释上经,卷四至卷六释下经,卷七至卷八释《系辞传》,卷九释《说卦传》《序卦传》《杂卦传》。与传统易学著作不同,《东坡易传》强调顺应自然之理的同时,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,从义理角度深入阐发,也不排斥象数之法。值得一提的是,书中还大量融合佛、道思想,借社会现实中的人事来阐释易理,使抽象的易学变得通俗易懂。 朱熹曾批评该书驳杂,“用释、老之说”,但也不得不承认其 “于物理上亦有看得着处”。后世李衡作《周易义海撮要》、丁易东作《周易象义》及董真卿作《简易会通》时,都大量采纳了苏氏之说。四库馆臣称赞其 “推阐理势,言简意明,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,而深得曲譬之旨”。《东坡易传》大体近于王弼之说,不过王弼畅玄风,而苏轼多切人事,且文词博辨,极具启发性。 作为一部独特的易学著作,《东坡易传》不仅展现了苏氏父子的易学造诣,更反映出北宋时期多元的学术风貌,为后人研究易学及宋代思想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。
工作时间: 9:00-1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