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 33.7 KB,前 6 页提供大家预览
vip共享 资源 ,需 0 个金币,您目前是 游客
古籍资料简介:
《大洞玉经》是道教经典中的璀璨瑰宝,在道教文化传承与教义阐释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,有观点认为可追溯至魏晋时期,也有说法称其形成于宋元间,由道士赵真人等撰写,龚德同抄录并作序。它是对《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》的校释本,在道教经典体系中独树一帜。 这部经典共分两卷,收录于《正统道藏》洞真部本文类。经文内容丰富,涵盖了道教的宇宙观、修炼法门、神仙信仰等诸多方面。它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人体与宇宙的对应关系,将人体各部位与诸位神灵联系起来,认为通过存思、诵经等修行方式,可使体内神灵护佑自身,实现身心和谐,进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。 在修炼方法上,《大洞玉经》强调存思之法。修行者需在特定环境中,静心凝神,想象神灵降临,光芒照耀自身各个部位,同时配合诵念经文与咒祝,以吸纳天地灵气,增强自身修为。例如,修炼者要依次存思五方之炁、日月及二十四星等,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要求,对修炼者的专注力与精神境界有极高要求。 从道教流派角度看,它与上清派渊源深厚,虽非上清派专属经典,却深受其教义影响,体现了上清派注重精神修炼、诵经成仙的特色。该经主张通过内在的精神修行,而非单纯依赖外在炼丹等方式,来实现生命的升华,这为众多修行者提供了一条独特的修行路径。 在历史传承中,《大洞玉经》不断被抄写、解读与传承。不同时期的道士、学者对其进行研究,使其内涵得以不断丰富。尽管历经岁月变迁,部分内容可能存在版本差异,但它始终在道教修行与研究领域散发着独特魅力,为后世了解道教教义、修行方法以及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,是研究道教发展历程与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 。
工作时间: 9:00-18:00